当前位置:
总经理孔俊:循道而为,不惧陌路
来源: | 作者:hntianjian | 发布时间: 2018-07-22 | 69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初夏5月,绿意掩映的雨花区金海路两侧,正孕育着收成的希望。

     从办公室大大的落地窗望去,黄土地上栋栋高楼正拔节生长;桌上的财务报表里,串串数据如行行诗句:续去年实现年产值近两亿元,实现纳税1500万元后,今年前四个月,公司产值同比增长近三成。在数据中,触感企业奋进的足音和实干的豪情,湖南天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俊有着仿佛侠客收刀入鞘的“小骄傲”。

时间是一条流动的河。记忆的河床上,一些隽永的光芒交相辉映。

18平方米的小写字间起步,到如今坐拥8000平方米的产业矩阵;从毫无名气和资源的小公司发展为湖南一流的综合性大型工程项目管理集团,天鉴用了19年。19年间,有着一股拓荒牛干劲与闯劲的孔俊,与公司呼吸与共、命运与共,在改革开放40周年际再回首,他的成长经历,同样也是一部天鉴版“春天的故事”。

在宏大的时代洪流面前,初心与使命成为每一名青年企业家都要直面的考题。

“循道而为,不惧陌路;转型创新,使命必达。”孔俊说,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为天鉴标定的坐标轴。


   
逆流而上  唯有勤勉


“钱钟书在描述他和杨绛的关系时,曾说他在没有遇见杨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结婚。而我在没有接到叔叔那个电话之前,也从未想到会成为一名企业的开拓者和管理者。”爱好文艺的孔俊,对钱钟书的经历张口就来。但与钱不同的是,2001年当他放弃在深圳的万元月薪,在叔叔感召下回到湖南加入天鉴时,迎面而来的并不是“一见钟情”。

彼时,在他面前展现的不是走上正轨、成熟发展的大平台,而是仅有18平方米工作间,急需人手、缺少资源、举步艰难的创业公司。专业不对口、收入没保障、前景不明朗……成为摆在22岁孔俊面前一道道难过的坎。

“中国青年历来不只会‘坐以论道’,更懂得‘起而行之’”。孔俊笑道,那时的他就像一块海绵,人皆我师,全盘吸收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领域的各种知识。他从最基础的项目监理员做起,白天跑工地、晚上通宵值班,了解监理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工地沉淀了3年以后,昔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已变成一流的项目监理员,此时的孔俊又投身全新的招投标领域。“与工程监理注重实操不同,招投标行业更需要的是政策精熟、业务成熟的综合性服务者。”他坦言,事实上,对于不同项目省、市、区都有不同的政策法规,要做到所有条例心中明晰,并非一时一日之功。

一次,孔俊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和客户对接,面对客户提出的政策问题,没能当场给予明确合理的回复,竟被对方用难听的言语进行指责。而这次经历,也给孔俊带来极大触动。

逆流而上、唯有勤勉。孔俊将所有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汇集摆在案前,勤奋钻读;他坐进行业监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重返校园攻读EMBA管理专业,以学生的身份放低姿态,从归零处起步。终于,对业务的熟稔于心,让他无论迎面何种挑战、直面何种危机,都有了“定海神针”般的从容与笃定。

“成功从不会凭空降临,那些你曾吃过的苦,终会变成光束,照亮前行的路。”回首过往,孔俊笑而言义。

                                    

守正出新  转型创新


新时代万千气象,正激荡着每一个梦想,激励着每一种奋斗。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孔俊常用这句话与企业员工共勉。在基层一线摸排滚打多年,对监理、招投标几大块主体项目业务了如指掌后,2011年孔俊任职公司总经理,担负起拥有上百家分公司、近3000员工的天鉴集团扛鼎之任。

立足更大的平台、开拓更宽的视野、构筑更广的格局,于孔俊心中,仍然有他坚守的“立与破”。立,是立住初心,懂得责任与爱;破,是破难除弊,不断革新自我。

如何擦亮天鉴这块金字招牌?孔俊坚持守正出新。他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为每项主业任命一名总经理,自己则聚焦管理和服务领域;在适当的范围内充分放权分支机构,“来了就是天鉴人”,积极鼓励分支机构勇当开拓创新的奋斗者,从体制机制到要素保障,越来越多分公司由此成为天鉴这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绿洲”主力军。

怎样让每一名天鉴人都有归属感?孔俊鼓励员工坚守精品意识和工匠情怀,设立一系列科学的举措和评优评先奖项,激活业务水平;同时设定晋升、加薪的绿色通道,不论年龄、不唯资历、不问职称,只看能力,促进了企业更多精品力作诞生。

“‘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群体吃苦耐劳、敢拼敢闯、义利并举的真实写照。而立于新时代潮头,创新、革新、鼎新,更应融入青年企业家的灵魂和血液。”孔俊如是说。

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满满一书柜由天鉴集团自编的业务手册、流程规章,成为这句话最好的佐证。从公司管理制度到业务操作流程,天鉴以书践行、踏石留印,其更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推出分别以成功和失败100个案例为内容的《案例100》和《鉴》,克服发展掣肘,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谨的这句话,是孔俊最爱的座右铭之一,他也为之注入自己的诠释:做好一名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心中有格式、手中有战略、眼中有标的、脚下有途径。循道而为,道在脚下。

                

投身公益  创造感动


在孔俊的家中,有一双磨破了的运动鞋,这是今年5月初他带领爱心同伴来到常德大山深处,用脚步丈量助学之路的“印记”。

短短三天时间内,冒着30度高温,穿越弯弯山路,走访29户村民。这期间,孔俊目睹了最本真的乡村生态、记录下诸多贫困家庭的痛点与渴求。他们当中,有的因父母多病而家徒四壁,有的因年事已高而生活拮据。许多家庭的青壮年在外打工,将孩子留给老迈的父母,对那些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是电话中的几声问候,是照片中模糊的影像,甚至是远方而来的汇款单才能唤起的记忆。

怎么做?将贫困家庭分类建档,给予精准帮扶;成立公益基金,长时期关注和帮扶寒门学子,奖励乡村教师;为乡村学校赠送大量书籍,给大山孩子送去心灵滋养……孔俊将这一切干得熟练而从容。

“企业家奋斗的最终目的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财富,而是理想、梦想,以及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投身公益领域、助燃爱心之火,从2007年起,带着这个最初的目标,孔俊一直在前行,一直在创造感动。

他作为麦田计划公益组织的湖南发起人,带领大学生志愿者跋涉湘西山区,风餐露宿只为记录下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的第一手影像。这些原生态、最本真的生活实景经网络传递后,引来爱心如潮,最多时候每年共有800多名贫困乡村孩子受助。

危险当前是力量在支撑;危急关头是信念在坚守;危难时刻是精神在迸发。在去年7月长沙人抗击历史罕见特大洪水的战斗中,孔俊和湖南大学EMBA的同学们一起,筹集物资、爱心驰援;抗灾救灾,力达一线。仅宁乡他就5次前往,并筹资近10万元,重修山村桥道,为重建家园助力。

这些年来究竟参与了多少项公益行动,孔俊说他没有统计过。但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小目标”:每年发起并参与的爱心工程不少两项。回首过往,于他来说最开心的事,不是获得名和利,而是有能力回馈社会。传播美好,释放正能量,一个人的最高价值体现,不仅是自己的成就,更是他所帮助的对象,同样拥有美满幸福。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是一个有着“天鉴基因”的当家人,对于如何把握责任与市场的关系,价值与效益的关系,始终保持的一份清醒与坚定。


新时代是奋斗青年的新时代,新征程是青春责任的新征程。

信若山,怀若谷,时光阅,天地鉴——这是18岁天鉴写下的“青春誓言”,亦是孔俊在时光的流转中,不变的赤子情怀。